新疆经济报讯(记者唐建勇报道)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,要坚持一产上水平,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围绕稳粮、调棉、优果、兴牧,充分挖掘农牧业发展潜力,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产品深加工,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,叫响新疆农牧产品绿色、生态、有机品牌,提高农牧产品的有效供给。
12月15日,记者从自治区畜牧厅了解到,今年我区畜牧产业稳步发展,自治区畜牧厅一方面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,特别是提高国有牧场产业化发展水平,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,另一方面,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,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。
改革创新释放产业发展动能
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今年频传喜讯,首先是种牛场开工建设的图腾牧业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厂正式投产,填补了该种牛场牛羊肉加工领域的空白。该加工厂拥有年屠宰6万头牛、30万只羊的加工规模,今后,其生产的高档冷鲜牛羊肉将被源源不断供应到市场上。其次,前不久由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和《中国乳业》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6(首届)“中国牛人秀”颁奖盛典中,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两位“养牛人”获得殊荣。
两件事情看似不相关,其实背后所支撑的动能却十分紧密。这些年,新疆呼图壁种牛场不断改革创新,为企业发展聚集动能。
12月16日,呼图壁种牛场党委书记王胜利告诉记者,现在种牛场的实力已大幅提升,拥有国际先进的电脑程控挤奶设备、自动化饲喂设备和全自动清粪设备,加上科学的奶牛管理软件系统,目前已形成种、养、加一体化的全有机产业链。
国有牧场改革的推进,使呼图壁种牛场的动能进一步释放,企业发展脚步逐渐加快。
始建于1955年的新疆呼图壁种牛场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目前拥有高产奶牛近25000头,年产牛奶7万多吨,每年可扩繁优质高产奶牛4000多头,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,畜牧业为中心,胚胎移植为先导,乳品、饲料加工为龙头的全产业链综合性农牧企业。先后被农业部授予“国家级重点种畜场”“国家奶牛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”“全国奶牛标准化示范场”。
“我们正在不断拓宽市场,条件成熟时,准备在乌鲁木齐及内地大中城市建立高档肉牛连锁店、火锅店,走出一条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、餐饮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之路,形成从田间、牧场到餐桌一体化的经营格局。”王胜利说。
改革创新始终是主旋律。王胜利说,下一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将在企业管理、企业体制机制改革、开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,努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。
记者了解到,按照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》、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《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》以及自治区党委、人民政府有关国企改革文件精神,自治区畜牧厅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国有牧场改革工作,进一步释放动能,促进产业化发展。未来将有更多的国有农牧场,在时代的指引下,优化资源,做大做强。
产业扶贫 延伸链条助农增收
畜牧产业凸显实力还体现在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上。
巴图尔·霍加阿卜杜拉是墨玉县村民,2010年,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,他成立了清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,从事肉牛养殖。2012年,该养殖合作社得到80万元现代挤奶设备专项扶持资金。今年,其已经成为拥有标准化、规模化的养殖基地,还引进了奶牛,并建成一条现代化鲜奶生产线,现在合作社的年收入超过200万元。而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,他们大量招聘当地农牧民务工,为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增收贡献了力量。
12月13日,巴图尔·霍加阿卜杜拉说:“目前,通过扩大生产,合作社带动了20位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。”
今年,自治区畜牧厅、和田地区大力加强标准化养殖示范合作社及示范户基础设施建设,墨玉县卡斯库勒畜牧养殖园区、于田县农牧科技示范基地、民丰县畜牧养殖园区等一大批标准化养殖园区纷纷发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一方面增强了自身实力,另一方面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此外,畜牧业政策补贴在产业扶贫方面也起到不错效果。
自治区畜牧厅副巡视员高庆超介绍,今年,自治区畜牧厅、和田地区在畜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过程中,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畜牧业,充分发挥和田独特光热和生态环境优势,走特色产业之路,扶持特禽产业,通过政策补贴,一大批牧民依靠养鸭、鸡致富。
据悉,今年自治区在和田地区投入的畜牧业项目,涉及2.4万户农村家庭,受益人数12.2万人。仅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,就惠及1.9万户农牧民9.7万人,每年户均增收6315元,人均增收1237元。
您的网站已到期,请及时续费
联系电话:400-606-1198
微信扫码添加好友